了解音樂的奧秘 |
|
第六∼八級樂理課程之價值 |
|
有許多習樂者以為只要學習一種樂器的彈奏技術便巳足夠;但古有明訓,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只學如何作,而不知其中道理的話,容易產生迷惘的感覺)。正是這個種情形的最好寫照。 音樂是世界的共通語言,而紀錄音樂的音符則是它的文字;樂理則是它的文法(grammar)。一個人不可能不瞭解一篇文字的涵意而將它朗誦得感人肺腑; 同樣地,如果一個人不瞭解音樂的結構與內涵而要將它作出具說服力且感動人心的演奏, 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的第6∼8級的樂理考試課程摘要, 包含了和聲學、對位法、樂曲創作、名家作品賞析、管絃樂法、配器學、各時期風格分析等內容; 可以說是繼完成第五級之前的基礎樂理之後,進入音樂殿堂的真正起步。 可能是因為委員會的規定,報考第六級以上術科必需先通過第五級以上的樂理,在“最低標準,勉強過關”的心態下,許多習樂者在通過第五級樂理之後就放棄繼續學第六級之後的樂理,殊為可惜。 |
|
|
第一小提琴的聲部為柔美的旋律; 大提琴及大鍵琴的數字低音(Figured Bass) 除了作和聲色彩的根基之外, 更提供了反行級進的優美線條。第二小提琴及中提琴則是和聲的背景及填充。 韓德爾(Handel)的 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集結了和聲 及對位的美, 為音 樂史上的一大鉅作。 ∼摘錄自第六級樂理課程內容。 |